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
注册金英杰账号
口腔解剖生理学
1.乳牙萌出顺序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2.上颌第一前磨牙的近中斜缘长于远中斜缘颊尖偏远中是前磨牙中唯一的颊尖偏向远
中者
3.下颌第一前磨牙是前磨牙中体积最小的牙牙冠显得较方圆
4.下颌前磨牙常用作判断颏孔位置的标志
5.髓室增龄变化的继发性牙本质沉积方式因牙位而不同上颌前牙继发性牙本质主要沉
积在髓室舌侧壁其次为髓室顶 磨牙主要沉积在髓室底其次为髓室顶和侧壁
6.上颌磨牙髓室顶凹向下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髓室底呈圆形位于颈缘龈方约 2 mm
处近根管处可见3~4个根管开口有根管进入相应牙根
7.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称为出龈牙萌出的规律包括:①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
序左右对称萌出②一般情况下下颌牙的萌出较上颌同名牙略早③女性同名牙的萌出略早
于男性
8.人类最早萌出的乳牙是下颌乳中切牙
9.近中舌尖三角嵴与远中颊尖三角嵴斜形相连形成斜嵴是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10.上颌前磨牙的牙根为扁形单根或双根且根尖多弯曲拔除时主要使用摇力不能使用
扭转力
11.人类最晚萌出的恒牙是上颌第三磨牙
12.下颌第一磨牙髓室顶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髓室顶和髓室底之间相距约1 mm
13.动物由低等向高等发展过程中牙齿的演化依次为端生牙、侧生牙、槽生牙
14.同形牙是指全口牙的形态相同多为三角形或单锥体形大小相似如鱼类的牙
15.异形牙是指牙体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四类如哺乳动
物包括人类的牙
16.约在婴儿第6 个月时乳牙萌出开始建 经过乳牙 、替牙 及恒牙 三个发育阶
段直到第三磨牙萌出才完成建 过程
17.完整的乳牙 约在2岁半时建成并形成稳定的乳牙 关系
18.幼儿替牙期的 特点常表现为暂时性错 此类错 在 的发育过程中常可自行调整为正常
19.一般来说切道斜度的大小与覆盖成反变关系
20.由于下颌骨位置的变化可产生不同的颌位其中有重复性又有临床意义的有三种颌
位和正中关系 其中 位包括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
21.从牙尖交错位下颌可以向后移动约1 mm此时前牙不接触只有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
触髁突位于关节窝中的功能最后位置从此位置开始下颌可以做侧向运动下颌的这个位置
称为后退接触位
22.第二恒磨牙在12~14 岁萌出其所占的位置间隙大部分是由于面部的前2/3 向前增
长小部分则由面部的后1/3向后方增长所获得
23.下颌牙列的纵 曲线是连接下颌切牙的切嵴、尖牙的牙尖以及前磨牙、磨牙的颊尖所
形成的一条凹向上的曲线
24.牙尖交错 是指上、下颌牙牙尖相互交错咬合达到最广泛、最紧密的接触关系
25.覆盖、覆 的生理意义包括:①因上牙弓大于下牙弓便于下颌进行咀嚼运动时保持
接触关系从而有利于提高咀嚼效能②因上牙弓的切缘与颊尖覆盖着下牙弓的切缘与颊
尖使唇、颊侧软组织得到保护而不致咬伤 同时在牙弓的舌侧由于下颌牙的舌尖反覆盖着
上颌牙的舌尖这样又可保护舌的边缘不被咬伤
26.当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的时候下 处于休息状态上下颌牙弓自然分开从
后向前保持着一个楔形间隙, 此时下颌所处的位置ꎬ称为下颌姿势位
27.上颌骨形态不规则可为一体四突即上颌体、额突、颧突、腭突、牙槽突
28.上颌骨上颌体的前外面有眶下孔、尖牙窝 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 处 眶
下孔向后、上、外方通入眶下管
29.尖牙支柱也叫鼻额支柱 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
经眶内缘至额骨
30.面颈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31.颈总动脉在约平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32.眼神经为感觉神经经眶上裂出颅主要分布于泪腺、眼球、眼睑、前额皮肤和部分鼻
黏膜
33.腭骨为左右成对的L形骨板位于鼻腔后部、上颌骨与蝶骨翼突之间参与构成鼻腔底
和侧壁、腭、眶底、翼腭窝和眶下裂
34.颞骨左右成对介于蝶骨、顶骨与枕骨之间分为颞鳞、乳突、岩部、鼓板四部分参与构
成颅底及颅腔的侧壁
35.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区是髁突的前斜面和关节结节的后斜面
36.颞肌起于颞窝及颞深筋膜的深面通过颧弓深面止于喙突及下颌支前缘直至第三磨
牙远中
37.翼内肌有深、浅两头深头起于翼外板的内侧面和腭骨锥突浅头起于腭骨锥突和上颌
结节
38.翼外肌有上、下两头上头起于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下头起于翼外板的外侧
面向后外方走行止于髁突颈部的关节翼肌窝、关节囊和关节盘
39.二腹肌前腹由下颌神经的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后腹由面神经的二腹肌支配
40.颧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41.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连接而构
成将咀嚼压力传导至颅底
42.下颌骨髁突呈椭圆形内外径长前后径短 侧面观有一横嵴将髁突顶部分为前后两
个斜面 前斜面小为功能面是关节的负重区后斜面较大 髁突外侧端有一粗糙面是关节
盘和关节韧带的附着处
43.下颌骨是颌面诸骨中体积最大、面积最广、位置最突出者在结构上存在易发生骨折的
薄弱部位 这些部位包括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突颈部
44.上颌神经为感觉神经经圆孔出颅起自三叉神经节前缘的中部根据其行程可分为四
段ꎬ包括颅中窝段、翼腭窝段、眶下管段、面段
45.下颌神经经卵圆孔出颅发出的分支包括:脑膜支、翼内肌神经、颞深神经、咬肌神经、
翼外肌神经、颊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
46.舌神经主要分布于下颌舌侧牙龈、同侧舌前2/3及口底黏膜、舌下腺等
47.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有三种纤维即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和味觉纤维
48.面神经以茎乳孔为界可分为面神经管段和颅外段
49.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在距皮肤表面2~3 cm向前外并稍向下经外耳道软骨和二腹肌后
腹之间在腮腺覆盖下经茎突根部的浅面进入腮腺形成五组分支由上至下依次为颞支、颧
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50.在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黏膜上有一乳头状突起腮腺导管口开口于此
51.腭大孔位于硬腭后缘前方约0.5cm处约相当于腭中缝至龈缘的外、中1/3交界处
52.舌尖淋巴管大部分引流至颏下淋巴结另一部分至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53.舌前2/3的一般感觉由舌神经支配味觉由参与舌神经的鼓索味觉纤维所支配舌后1/3
的一般感觉及味觉由舌咽神经支配但舌后1/3中部则由迷走神经支配
54.临床行气管切开时一般在第三~5气管软骨环的范围内切开
55.唾液中的有机物主要为黏蛋白还有球蛋白、尿酸和唾液淀粉酶、溶菌酶、麦芽糖酶等
56.正常成人每天的唾液分泌量为1 000-1 500mL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三对大唾液腺
57.唾液为泡沫状、稍混浊略呈乳光色的液体比重为1~1.009pH6.0~7.9平均为6.75
但存在个体和分泌时间的差异如睡眠或早晨起床时多呈弱酸性餐后可呈碱性
58.舌不同部位对基本味觉的敏感性不同舌侧面对酸性敏感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根对
苦味敏感但舌的各部分对咸味均很敏感
59.咀嚼运动的作用可归纳为切割、压碎、磨细三个基本阶段
60.最大 力测定通常是通过 力计测量其大小顺序为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中切牙>侧切牙
61.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有筛分称重法、吸光度法、比色法
![]() 下载医学APP 听医学好课 高效备考 |
下载金题库APP 刷好题 强记忆 |
关注官方公众号 资讯、福利 不错过 |
北京金英杰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jinyingjie) 版权所有 京ICP备ICP09107444号-3 京ICP证160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88号 京网文(2017)9355-1061号